虽然从不愿意谈论死亡,好像死亡是很久远的点东西记录一下自己记忆里的或听来的或亲眼所见的那些老人去世后的规矩或者风俗。总觉得现在人们的生活是好了,但是什么事情好像缺了规矩,遵循一切从简,好像减掉的还有几千年以来的传承。
先说明一下我出生在山东北方的农村,也许我们的风俗有所不同,但是我想记录从前的那些记忆。一般老人去世后主要的步骤有:报丧,开吊,上庙,送盘缠,填罐子,入土。
一般老人去世后,最先开始的是给老人更换寿衣,随后自己本家的人们或者关系好的,女人们帮助做孝衣孝服,帮忙缝白鞋,而男人们则是成立内柜,负责采买丧事的一切用具,大到棺椁小到火柴香烟。当给老人更换完寿衣,我们老家一般摘下一扇门把老人“停”在上面,开始接受自己本门家族的吊唁,一般丧事是三天,随后的事情就需要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的来了。
报丧
准确的说报丧是整个丧事的开始,其中也有很多的规矩,记得小时候报丧一般是年轻人骑着自行车,拿着内柜上写的亲戚名单,一般是三服以内的儿女亲家,姑舅亲戚,等等,到了该报丧的村子,找到该报丧的人家,要站在大门口,不能贸然的进去,因为有些人家忌讳这事情,需要和主家说明自己是哪来的,谁去世了,什么时候开吊,什么时候入土,全部交代完全,讨一口水喝,按照规划的路线再下一家,以此类推,一天下来直到回家也是口干舌燥。
开吊
一般丧单上都有具体的开吊的时间,记得原来小时候一般都是老人去世后的第二天,一般开吊的当天早上,三声追魂炮响以后,帮忙的就都逐渐聚拢,那时候的人们上班的也少。在村里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大家都自觉地帮忙,自我感觉现在没有当时的那种感觉了,现在有可能是人们忙了,但是觉得疏远了。
正式开吊的时候,从早上八九点往后就会越来越多,一般都拿一刀黄表纸,有专门的的人接着放到灵前,对着灵像作一个揖,随后跟着磕两个头,孝子探出身磕一个头算是回礼,吊丧者作揖收着,随后向致揖的作揖,开吊的基本流程就走完了,随后上账,那时候人们一般都是五块十块,我们那边还有纸草钱,就是出嫁的闺女给亡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