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三十岁时,王昌龄进士及第,曾担任江宁(今南京)县丞,故有“诗家夫子王少伯”之誉,著有《王少伯集》。因其作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故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体裁以“离别”、“边塞”、“宫怨”为主。
他的作品以边塞诗为主,也会写闺怨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句气势豪迈的诗句,时常被后人引用,用来明示心中报效的决心。这就是王昌龄边塞诗的风格,干脆又极富想象力,磅礴又情绪内敛,所以,他得了一个名号“七言圣手”。
王昌龄的家境很差,小时候以种田为生,不过,他就是喜欢文学创作,于是,很是苦心钻研,慢慢的便开始在诗歌上展露才华。公元720年,23岁的他去了嵩山,他在那学习了三年,这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期间他收获颇多,于是,就想谋取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