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是元宵节,我国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因为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节”。日期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
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以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
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宋朝,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都有燃灯活动。 元宵节在宋代发展成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
到了元代大部分活动都被取消,元朝统治者认为不利于自身的统治。
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
清朝,异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元宵节清朝则只有三天,但是民间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如今,不论元宵、彩灯、烟花如何变化出新,这些元宵节延续的古老传统风俗依然没变,我们仍可以从今天庆祝元宵节的活动,看到它们的影子。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始终是人们心中割舍不断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