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电脑存储空间的增大,以及硬件音质指标的提升,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无损音乐。手机已经动不动就64g容量起步,同时还用上了ess这类高质量音频芯片,甚至还内置了运放芯片,这种纸面上能和hifi随身听一战的配置在前几年是不可想象的。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开始关注高音质耳机,在此背景下,还听mp3这样的有损音频格式,似乎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用手机播放无损音乐竟渐渐成为了稀松平常的事情。
手机都配备了强力dac芯片的现在,的确越来越多人关注无损音乐了
不过,关于无损音乐,其实存在一些争论,这些争论还有点“玄学”的味道。例如,很多人在争论无损音乐音质是否真的“无损”,其中的“铁证”就是无损音乐还原成wav格式后,文件一hash发现竟然有了差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是玄学吗?今天就一起来聊聊无损音乐的话题吧。
无损音乐音质真能跟cd一样?
音乐在进行数字化后,往往会被封装成为pcm制式的cd。cd中的pcm音频一般是16bit、44khz的规格,通常使用wav格式来储存。普通cd中的音频是pcm,但pcm却并不只局限于普通cd规格。pcm音频还可以做到24bit、384khz这样的高清音频规格,这类如此高规格的音频在蓝光影片的音轨中比较常见,很少有人专门用高清音频做音乐制品,不过近年渐渐流行的hi-res音频也在使用高清音频规格了。
cd音质能比无损音乐更好?
无论是16bit、44khz的cd规格pcm,还是高清音频pcm,它们的原始波形wav文件都是可以压制成为无损音频的。所谓无损压缩,大家接触得其实很多,例如一个rar文档,解压出来文件和压缩前完全没有区别,这就是无损压缩。无损音频也是一样的道理,把无损音频重新转换成为wav原始波形文件,音频数据不会有任何区别。
而数字音乐的美妙之处,就在于数据没有区别的话,音质也不会有差异。无论是在cd还是在其他储存器上,音频文件都是以“01”的数字形式来储存的。想要播放音频,就需要解码器(dac)读取这些“01”数字信号,然后转换成模拟信号,再由放大器放大,输出到耳机/音箱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很显然,无论这些“01”储存在cd,还是被压缩成无损音乐储存在别处,都不会有什么区别——就像无论这段文字是抄在a4纸上,还是显示在显示器中,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的。只要你没有眼花,念出来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差异。
无损音频的波形和原始数据是一样的,没有分别
由于播放设备都存在纠错机制,“眼花”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出现(除非cd碟或者音频文件损坏)。当然,不同设备由于时钟精度的不同,输出的数字信号音质也不一样——但这点并不能成为cd碟比无损音质更好的理由,无论是cd机还是电脑解码器,都有配备高精度时钟的产品。用cd碟听歌,并不会比听无损音频文件更加hifi。
与此同时,无损音乐可以做到比cd更高规格。例如某些音乐,只在网络上发行hi-res音频,规格要比普通cd的16bit、44khz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无损音乐的音质对比cd更有优势。当然,cd也有高规格的存在,例如hi-res cd,例如sacd。但hi-res的高规格pcm和sacd中的dsd都是可以转换成无损音频文件的。另外,如果把cd规格的pcm在转码的时候,src成为更高规格的音频,听感可能会更加细腻(原理类似图像插值)。
如果是超越cd规格的hi-res音频文件,那音质就更胜cd了
因此,无损音乐音质不仅仅可以和cd一样,还可以做到比cd更好。cd受限于体积和容量,已经不再是最好的音频载体。cd碟对比无损音频文件,音质上并不会存在什么优势。而从便利的角度考虑,cd碟的消亡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了。
2无损音乐一定靠谱?/无损检测方法回顶部
无损音乐解压后hash码不一样?
前面提到,无损音乐之所以无损,是因为不会对音频数据进行更改。但是有的朋友发现,把某个wav文件压缩成为无损音频,然后再转回wav文件,hash码竟会不一样,这是否意味着无损压缩造成了音质损失?其实并非如此。
为什么wav文件hash码会不一样?
一些无损音乐转码器在压缩音频的时候,会在音频文件加入额外的metadata信息。这部分metadata信息往往是用来储存音乐的相关信息的,例如某首歌的歌名、歌手、所属专辑等等,这些信息和音质无关。某些无损音乐编码工具,在转换格式的时候,就在metadata中写入了此文件“由某某编码”这类内容,转换回wav文件后这些信息也没去掉,所以就造成了压缩前后文件的差异。但这个差异,和音质无关。
在metadata中写入了东西,wav文件的hash就不一样了,但音质是完全相同的
如何鉴别真假无损?
从理论上来说,无损可以做到和cd一样的音质,甚至比cd音质更好。但是,不少朋友用耳朵收货,发现无损音质的确差了那么点意思,这怎么回事?很不幸,你被假无损给坑了。
前面提到,无损的音质取决于音源。由cd转来,那音质就和cd一样;由高清音频转来,那就非常hi-res,听着就感觉浑身充满信仰。但如果是由mp3转来的呢?这就非常的坑了。
mp3是一种有损音频压缩格式,wav转换成为mp3后会损失16khz以上的音频信息。把mp3重新转换成为wav也好,无损音频也好,损失的音频信息并不会凭空补回来。使用mp3等有损格式转换而来的无损,就是人们常说的“假无损”。
假无损的出现往往是为了噱头,看到某首歌是mp3,对品质有要求的人可能就无视了;但看到是无损的话,妥妥的把歌收藏起来啊!这种情况下,无损就意味着流量,但手中没有无损音乐怎办?就靠骗了。于是可以看到某些无良音乐网站把mp3做成假无损,用户美滋滋下载以为捡到宝,但其实只是捡到了一堆占据额外空间的无用数据。
那么要如何鉴别假无损?其实假无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缺乏高频信息,打开波形图后一看就一目了然。但开启波形图太麻烦,使用一些软件,也可以做到这点。笔者这里推荐使用foobar2000来进行无损识别。
foobar2000软件大小:3.63mb下载
foobar2000有一个颇为神奇的无损识别插件“foocdtect”。在foobar2000安装了这款插件后,就可以通过“转换”菜单找到“辨别无损”的选项。你可以在播放列表中选中n首歌,然后一次性进行无损辨别。如果结果显示的是“cdda-100%”,那么就说明这肯定是真无损,否则就有可能是假无损。
新版无损音频鉴别插件foocdtect2软件大小:176kb下载
总结
现在好音质的设备越来越多,国内一大票hifi手机自不用说,其实取消耳机孔的潮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音质设备的发展——例如htc u11就配备了内藏codec的usb耳机转接线,某些lightening耳机例如isine20更是在线材中内藏了极高质量的dac方案。现在的设备的确越来越适合播放无损音乐,希望音乐网站能给我们提供更多、更好质量的无损资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