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阿富汗在世人眼里是贫穷、落后和动乱的代名词,可能很多人一提到阿富汗首先想到的就是战争和恐怖分子。然而在近半个世纪之前阿富汗曾有过几十年的和平安宁的时光。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阿富汗还是一个君主立宪王国。穆罕默德·查希尔·沙赫是阿富汗的末代国王,也是自近代以来阿富汗最开明的一位国王。正是这位末代国王一手缔造了阿富汗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阿富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截至2020年阿富汗人约为3220万。这其中40%左右的人口为普什图族,25%左右为塔吉克族,此外还有哈扎拉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等20多个少数民族。普什图族尽管是阿富汗第一大民族,但并没占到阿富汗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都没普什图人多,然而这些民族加起来就占到了阿富汗总人口的60%左右。
阿富汗是一个位于亚洲中部的内陆山地国家。众所周知缺乏出海口的内陆国在参与国际贸易时存在先天的缺陷,所以除了欧洲的瑞士、奥地利等国之外世界上大多数内陆国都发展得不太理想。阿富汗这个内陆国在自然地理环境上比起其他内陆国更不利:高原和山地占了阿富汗总面积的4/5,北部和西南部多为平原,西南部有沙漠。全国平均海拔1000米。阿富汗最大的兴都库什山脉自东北斜贯西南。
这样的地形不仅对发展工农业生产不利,而且导致阿富汗五分之三的领土处于交通不便的状态。在阿富汗历史上相当漫长的时期内由于山地地形的天然阻隔使阿富汗成为滋生地方割据的温床。由于缺乏一个统一强大的核心地缘板块导致阿富汗各部族长期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历史上阿富汗各部族之间的内战似乎从来就没停止过。就是这样一块内战不断的土地却屡屡引起外部势力的觊觎。
阿富汗的东面是中国,西面是西亚伊斯兰文明区,北面是中亚地区,再往北是俄罗斯,往南这是南亚地区,可谓是四通八达之地。谁得到阿富汗就意味着在亚欧大陆的地缘中心打下一颗钉子。如此敏感的地缘区位使阿富汗自古以来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大月氏人、吐蕃人、阿拉伯人、契丹人、蒙古人以及后来的英国人、苏联人、美国人先后将自己的势力拓展到阿富汗。
在持续数千年的内战和抗击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养成了阿富汗人桀骜不驯、骁勇善战的民风。这里的人民有着悠久的战斗历史,可以说任何一个平民拿起枪就是一名战士。阿富汗复杂的多山地形为阿富汗人进行敌后游击战争提供了有利条件。阿富汗敏感的地缘区位使其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同时这也意味着任何外来势力对阿富汗的入侵都会引起周边地缘势力的高度警惕。
19世纪英军入侵阿富汗时就遭遇了俄国的抵制。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遭到了西方国家和穆斯林国家的联手抵制。阿富汗的局势实在太过复杂:当初苏联人没能成功控制阿富汗的局势,如今美国人同样无法控制阿富汗的局势。无论苏联还是美国都能轻而易举打败阿富汗的正规军,然而在非对称的游击战面前却迟迟无法控制当地的局势。要打败阿富汗的正规军其实并不难,可要在阿富汗真正站稳脚跟却并不容易。
阿富汗复杂的地形、彪悍的民风、敏感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一块难以被征服的土地,与此同时也使阿富汗成为了一块动荡不安的土地:自古以来阿富汗内部的各路割据势力以及周边地缘政治势力的博弈就从未停止过。1839年—1919年英国先后发动了三次入侵阿富汗的战争。阿富汗人在战争中充分调动了基于传统部落观念的忠诚意识和排外情绪,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地理条件之利与对手的厌战情绪。
阿富汗人通过浴血奋战成功保住了国家的独立。阿富汗人在三次抗英战争中都取得了胜利,不过大英帝国毕竟是那个年代的世界霸主。阿富汗作为一个贫弱的弹丸小国在与英国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损耗了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到了1893年阿富汗还是在英国的压力下被迫与英属印度重新划分了2400多公里的边界线。当时英国与阿富汗签订的边境协议名为《杜兰德协议》,所以这次协议所划分的边界线被称为杜兰线。
这次边界调整使阿富汗失去了巴贾尔、斯瓦特、奇特拉尔等地的所有权。事实上正是这次边界调整使阿富汗变成了一个封闭的内陆山地小国。阿富汗各部族自古以来就有内斗的传统。当面临来自英国人的威胁时各部族暂时携起手来共抗外敌,然而英国人走了之后各部族随即又展开内斗。这就使阿富汗的政局变得动荡不安:1933年继承王位的查希尔国王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国家。
查希尔从西方聘请经济顾问推动国家的现代化改革:查希尔制定了国家宪法,将法律置于《古兰经之上》,从而推动阿富汗向法治国家转型,通过引进欧洲的生产技术打造阿富汗的现代化工业基础。20世纪60年代的阿富汗已可以生产汽车等工业品。这一时期阿富汗的繁荣不只停留在物质财富方面,同样也表现在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那时的阿富汗女性不需要佩戴面纱,可以接受教育、参加工作。
查希尔统治时期的阿富汗从一个贫困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了富裕繁华且开放文明的国家。当时很多贫民子弟都通过刻苦学习跻身中产阶级。阿富汗女性也摘下面纱投身各种工作。那时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游乐场、各种商店、唱片店几乎都有。这时的阿富汗尽管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但经济稳步发展、社会非常稳定。与此同时阿富汗在外交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美苏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下查希尔坚持独立自主的中立外交路线,同时与穆斯林国家、欧美国家、苏联、中国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外交关系。早在1955年阿富汗就与当时尚被西方国家孤立的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73年7月初查希尔国王到意大利修养治病期间收到了一封关于“他被篡位了”的信件,而发动政变推翻他的是他的堂兄达乌德。从1953年起达乌德就开始担任着阿富汗首相一职。
这位阿富汗首相因其亲苏立场被称为“红色亲王”。查希尔国王的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达乌德的配合:土改、解除传统习俗对妇女的束缚、实行税收改革等措施最初就是由达乌德提出并推动的。查希尔和达乌德在血缘上是堂兄弟,在政治上是共同推动改革的战友,那么达乌德为什么要发动政变推翻查希尔呢?查希尔和达乌德尽管都致力于推动国家改革,然而两个人的主张却有着极大的差异。
查希尔主张推动渐进式的改革,达乌德却是一名激进主义者。查希尔在内政上主张协调普通民众与宗教集团、部落头人、封建地主等特权阶层的关系,在外交上主张同时发展与中国、苏联、西方国家以及穆斯林世界的关系。相比之下作为激进主义者的达乌德主张在阿富汗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同时在外交上奉行一边倒的亲苏立场。达乌德是一个专断独裁、不容异议的家长式人物。
随着达乌德的权力日渐增长使查希尔对其产生了戒心。两人在在政见上的分歧发展成了政治上的决裂:1963年查希尔在宪法中加入了“王室成员不得参政”的条款,那么作为国王堂兄的达乌德也就失去了参政的资格。1973年7月17日达乌德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查希尔国王的统治,随后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阿富汗共和国。达乌德在政变成功后成立了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阿富汗共和国中央委员会。
达乌德自任国家主席兼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国防部长、最高经济委员会主席。达乌德上台后推行激进的国有化、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措施。达乌德的步子迈得大到超越了阿富汗国情的地步。达乌德的激进改革造成了阿富汗经济的下滑,阿富汗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恶化,从而引起了广大人民的不满。与此同时受到改革冲击的部落首领和宗教集团开始发起公开的武装叛乱。
在这种形势下达乌德的政治主张悄然发生变化:他试图通过缓和改革措施来改善与部落首领和宗教集团的关系。达乌德在上台之前曾因为自己的亲苏立场而闻名,可上台后的达乌德为维护自己的权力就开始限制苏联在阿富汗的既得利益。达乌德态度上的变化迫使苏联在阿富汗寻找新的利益代言人:1977年由努尔·塔拉基、哈菲祖拉·阿明、巴布拉克·卡尔迈勒领导的3个亲苏组织合并成为阿富汗人民党。
次年4月阿富汗人民党在亲苏军官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政权。1978年4月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建立后塔拉基担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并兼任总理。塔拉基执政期间阿富汗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一时间政府重组不断。1979年3月阿明被任命为政府总理,但他不受苏联所欢迎,于是苏联试图联合塔拉基清除阿明,但阿明却捷足先登发动政变处死了塔拉基。
阿明上台后开始取消当初塔拉基承诺给予苏联的种种特权,同时开始与美国就美阿关系正常化进行谈判。阿明的种种行为使苏联方面开始担心阿富汗会就此脱离苏联的怀抱,甚至可能进而成为战略对手美国打击遏制苏联的地缘战略通道。1979年12月27日晚7时30分苏军进驻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占领阿富汗首脑机关、国防部、电台等,打死了阿富汗总理阿明,粉碎了阿富汗政府军的抵抗,扶植了亲苏的新政府。
一周之内苏军就基本完成了对阿富汗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占领,还控制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伊朗的边境要地,然而随后苏联就陷入了旷日持久的阿富汗战争泥潭。长期以来阿富汗复杂的地形就是滋生地方割据的温床,甚至即使是同一民族内部也会分成若干个部落。查希尔时期的阿富汗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稳步发展,所以部落势力还都基本服从于政府的管辖。
达乌德的政变开启了潘多拉的墨盒:一些部落武装开始在伊斯兰教团的支持下发动针对达乌德政权的叛乱。不过达乌德、塔拉基、阿明统治时期这些部落武装的势力在阿富汗中央政府面前仍是微不足道的。苏联的入侵摧毁了阿富汗中央政府。这时的阿富汗就像是美军入侵后的伊拉克:地方武装在失去中央政府的制衡后开始发展壮大。苏联出兵阿富汗对当时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构成极大的威胁。
与此同时苏联对阿富汗的占领对周边各邻国以及中东穆斯林国家都构成威胁。尽管这些国家并不打算置身阿富汗战争中,但暗中为阿富汗游击队提供武器、资金、人员、技术、补给等各方面的支持还是能做到的。就这样阿富汗战争发展到后期就成为了一场西方国家和穆斯林国家联手坑苏联的陷阱:当时很多像本·拉登这样的人从各个穆斯林国家涌入阿富汗参加对苏军的“圣战”。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方面为阿富汗游击队提供武器、资金、补给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压低国际油价的方式打击苏联这个产油大国。苏联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在同整个西方阵营和所有穆斯林国家作战。1980年1月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在以后历届联合国大会上苏联都遭到各国的强烈谴责。
1988年5月25日苏军总政治部主任利济切夫宣布:在阿富汗战争中苏军死亡12210人,伤35478人,失踪311人。1989年2月15日苏联在阿富汗的部队全部撤离完毕。苏联在这场战争中耗资200多亿美元,进一步加剧了苏联国内经济的窘态,也成为了加速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苏联的命运,也永远改变了阿富汗的命运:苏军撤退后阿富汗就一直深陷战争泥潭,直到今天阿富汗仍未摆脱动荡的状态。
苏军的入侵造成大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事实上这场战争对阿富汗的长期影响远比直接损失更大。在苏联入侵之前阿富汗尽管部落林立,但毕竟还存在能基本掌控全国局势的阿明政府。阿明政府被推翻后阿富汗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阿富汗本就是一个以不同民族、不同部族、不同部落为单位的国家。苏军撤离后阿富汗的各路地方部落武装在不同的幕后支持者扶持下发展壮大起来。
这些地方部落武装曾在美国和穆斯林社会支持下组织游击队对抗苏军。当面对苏军这个共同的敌人时这些地方部落武装能得到西方国家和穆斯林国家的支持,然而当苏军撤走以后这些地方部落武装势力及其背后的支持者之间是没多少共同利益可言的。苏军撤走之后这些武装势力很自然就为争夺国家政权而展开旷日持久的内战。当1989年苏军撤离时阿富汗实际上已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
苏军撤走后由苏联扶持起来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很快垮台。1992年3月18日阿富汗游击队攻入喀布尔,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总统纳吉布拉宣布投降。纳吉布拉试图逃离阿富汗,但在军阀杜斯塔姆将军的阻挠下未能成功,只好躲到联合国驻喀布尔办事处避难。接管了喀布尔的游击队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兰国。1992年6月拉巴尼出任阿富汗伊斯兰国总统。表面上这时的阿富汗似乎又有了一个新的中央政府。
然而实际上拉巴尼只是众多阿富汗游击队中的一支。拉巴尼上台后阿富汗各路武装势力之间的内战依旧打得不亦乐乎。到了1994年塔利班在阿富汗内战中脱颖而出。苏联入侵阿富汗时塔利班一度曾是美国中情局的主要援助和扶植对象:美国当年提供给塔利班的军事援助高达2.5亿美元,还曾为塔利班提供过军事顾问和武器装备。那时的塔利班还没开始使用“塔利班”(波斯语宗教学生的意思)这个称谓。
当时塔利班还叫做“圣战组织”并冠以自己代表的民族和部族的名称。塔利班根植于普什图族人中,以原教旨主义为宗旨。塔利班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武装组织,而是带有非常明显政治组织性质的“准政府”组织:塔利班具备一定的治理能力和整合能力,还特别注意思想、组织建设。不过塔利班一开始在阿富汗众多武装力量中并不引人注目,直到1994年11月的一场战役令塔利班真正开始为世界所关注。
这时已经营了十几年的塔利班远远超出了“游击队”的配置,成为了一支拥有近3万人、数百辆坦克和几十架喷气式战斗机的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准现代化军队。次年5月塔利班发动了代号为“进军喀布尔”的战役,到了9月26日塔利班已成功占领了国家电台、电视台与总统府。进入1996年塔利班完全控制了首都和全国超过了90%的领土,随即成立了以奥马尔为政教合一领袖的政府。
喀布尔被塔利班占领后阿富汗伊斯兰国总统拉巴尼将自己的政府迁往阿富汗北部。1996年10月拉巴尼召集成立“保卫祖国最高委员会”:由拉巴尼、马苏德领导的伊斯兰促进会、杜斯塔姆领导的伊斯兰民族运动和哈利利领导的伊斯兰统一党及一些小党派组成了反塔利班联盟。1997年6月反塔利班联盟成立了“拯救阿富汗伊斯兰联合阵线”政府(俗称北方联盟)。
如果说塔利班根植于普什图族人中,那么支配北方联盟的主要是塔吉克族、哈扎拉族和乌兹别克族。这其中塔吉克族作为阿富汗第二大民族占阿富汗总人口的25%左右,哈扎拉族和乌兹别克族各占阿富汗人口的9%左右。塔利班上台后并没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全世界只有三个国家承认他们。塔利班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冲进联合国驻阿富汗的办事处把藏匿在此的纳吉布拉揪出来杀掉。
塔利班上台后奉行绝对的原教旨主义:用伊斯兰教法代替世俗法律,成年男子被强制要求必须留胡须,同时禁止女童入学、女性就业,为此甚至处死了一批女教师和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女性被要求必须穿帐篷一样的“布卡”和佩戴面纱,放风筝、唱歌跳舞以及在公众场合谈笑等娱乐行为也会遭到谴责和拘禁。塔利班还在阿富汗境内培训各国的宗教极端分子搞恐怖袭击。
塔利班坚持在阿富汗境内毁坏一切与伊斯兰教法不合的物品,为此不惜破坏了举世闻名的佛教名胜巴米扬大佛。塔利班不仅要清除他们认为不符合教义的事物,同时还要清除一切被他们认为不符合教义的人:塔利班执政时期对什叶派以及世俗化倾向较强的塔吉克族进行过屠杀。塔利班的统治使本就动荡不安的阿富汗变得更加贫穷落后:塔利班统治时期的教育完全被限定为宗教教育。
这一时期除了经书和圣训之外的其他书籍都被视为“异教文化”。塔利班掌权之前阿富汗约70%的教师都是女性,然而塔利班严格禁止女性外出工作。塔利班的这些做法导致大量青少年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塔利班统治时期的阿富汗成功跻身于世界三大文盲率最高的国家的行列。阿富汗从1979年苏联入侵以来到1996年塔利班上台已经历长达17年的战乱,而在此之前还曾经历过达乌德、塔拉基、阿明时代的几次政变。
阿富汗在经过20多年的动荡之后经济基础已变得很差:供水、供电和通信方式都很落后。糟糕的医疗条件使阿富汗的婴儿死亡率位居全球首位。长期的战争还造成100多万阿富汗妇女失去了丈夫和家庭。在这种形势下塔利班不致力于改善民生,反而顽固坚持原教旨主义。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导致阿富汗越来越落后。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开始介入阿富汗局势。
美国介入阿富汗后与北方联盟合作:由美国人出钱、出枪,由北方联盟出人,双方共同对付塔利班。塔利班的军队在美国的空中优势打击之下根本没任何还手之力。11月12日塔利班连夜逃出喀布尔,11月16日塔利班主力蜷缩在坎大哈了。塔利班政权就此终结,然而战争却并未就此结束。美国占领阿富汗以后扶植了新的阿富汗政府,但塔利班的势力却并没被彻底消灭,于是战争转变成为旷日持久的游击战。
美军面对塔利班的游击战术和基地组织不断袭扰不得不打了13年的阿富汗战争。尽管美国官方宣称阿富汗战争已结束,然而实际上美军仍在当地驻有部队,当地的局势也迟迟难以恢复。美国为阿富汗战争投入了一万亿美元军费、付出了死亡2000余人的代价。美国的阿富汗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就像是在重蹈当初苏联版阿富汗战争的覆辙。时至今日阿富汗仍是一个炸弹、导弹四处开花的国家。
1973年达乌德发动的军事政变把阿富汗带入到动荡的岁月中。1979年苏联的入侵永远改变了阿富汗的命运。1989年苏军撤走后苏联扶植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国继续支撑了3年,然而苏联的解体使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失去了外援。1992年联合国支持的拉巴尼政权推翻了阿富汗民主共和国。1996年拉巴尼政权又被塔利班政权赶出了喀布尔,拉巴尼前往北部地区组织了反塔利班的“北方联盟”。
塔利班和北方联盟的内战打到2001年时塔利班已控制了阿富汗90%左右的领土,而北方联盟则固守着剩下的10%左右的领土。2001年美国介入阿富汗后北方联盟在美国的支持下夺回了阿富汗大部分领土。北方联盟控制阿富汗大部分土地后成立了过渡性质的阿富汗伊斯兰国,2004年过渡性质的阿富汗伊斯兰国更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不过塔利班等武装势力依然客观存在。
自2018年起塔利班开始卷土重来:此时塔利班的兵力已超过了7万人。这些人在与美军和阿富汗政府军长期的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且作战勇猛。塔利班不断对美军和阿军的军事基地发起袭击,甚至采用围点打援的方式获得了不少美式武器装备。2018年美军曾增派了3000名士兵以及大批坦克、无人机到阿富汗,但面对此时的塔利班依然还是捉衿见肘。
2021年4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宣布:将从今年5月1日起开始从阿富汗撤军,预计在9月11日前将所有美军士兵撤离。美军撤离阿富汗使阿富汗的局势出现了新的变数。这当然会对阿富汗周边地区的地缘形势产生一定影响。目前阿富汗周边邻国已纷纷开始为应对局势可能发生的变化而采取措施:印度表示准备出动c17和c130运输机向阿富汗援助军事物资,土耳其也扬言要接手阿富汗一个大型机场。
阿富汗的西部邻国伊朗倒是不想介入阿富汗的局势,但为应对自己可能受到的冲击还是采取了行动。7月12日伊朗媒体报道称:伊朗大批榴弹炮已进入到伊朗-阿富汗边境。同时伊朗出动了两个装甲师、一个机械化旅、一个伞兵旅、一个炮兵旅以及民兵一共五万人左右的部队紧急奔赴边境地区。伊朗在边境部署军队不是为了干预阿富汗局势,而是为了确保本国边境的安全。
半个世纪前的阿富汗曾是一个富裕繁华且开放文明的国家,然而在经过长年累月的战争后阿富汗已成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如今阿富汗的土地上有阿富汗政府军、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驻军、有塔利班等武装势力……时至今日阿富汗的政局依然是一团乱麻。随时可能响起的爆炸声让阿富汗人时刻生活在恐惧中。这个国家依然处于一种前途未卜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