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风味美食,因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名誉海内外,在小吃美食上的种类和好吃程度上都是轻易就能让人口水直流的,今日一起来盘点一下泉州十大名小吃,品味地道美食,深度感受古城老街巷的魅力。
面线糊
传统泉州人的早餐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餐食便是面线糊。面线糊,呈糊状,是由细面线、番薯粉制作而成,清而不浊,糊而不烂。面线糊的配料中一般会放入油条(最佳搭档)、大小肠、虾仁、猪肝、鱿鱼、鸭心、豆腐、卤蛋、煎蛋、炸醋肉等配料,清甜爽滑,味道鲜美,具有闽南地方风味。
推荐小吃店:泉州丰泽区美食街155号的“水门国仔面线糊”手艺传到现任掌门人手上,已经历了四代。(中华老字号)(技艺创始人谢培生于清咸丰年间)
肉粽
肉粽是泉州有名的小吃,油润不腻,光亮金黄,香甜可口,享誉海内外。用糯米淘浸加上猪油、酒、卤汁、酱油烧透之后,夹卤猪肉块、香菇、莲子、暇干,用竹叶包裹好煮烂,要趁热食用。泉州的大肉粽如果没有酱,就不好吃了,配上调好的酱汁,味道更甘美,粽香四溢。
推荐小吃店:泉州东街19-21号蓝氏钟楼肉粽店,创始人蓝顺中号称“泉州肉粽大王” (中华老字号)
土笋冻
“山里有冬虫,海里有星虫”体现了土笋冻极高的营养价值。土笋冻起源于泉州,是一种由特有蠕虫加工而成的冻品,呈灰白色,晶莹透明,其肉清,味美甘鲜,香嫩清脆,富有弹性,和其它调料配食,风味尤佳,是泉州乃至泛闽南地区一带冬春季节的时令佳肴。
推荐小吃店:温陵北路美食街(呼啦啦自助ktv隔壁) “五叔公土笋冻” (中华名小吃)
姜母鸭
姜母鸭发源于泉州,可谓是美食中的药膳。据《中国药谱》及《汉方药典》两书所载,姜母鸭原系一道宫廷御膳,相传为商代名医吴仲所创,后来流传至民间,遂成为一款名菜。姜母鸭先炒后炖至脱骨,食色诱人、香气扑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麻油的香、老姜的辣,足以让整条美食街的过客都颤抖!
推荐小吃店:崇福路的忠记姜母鸭(肉嫩)、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100的斯丹姜母鸭(上过央视的《舌尖》)(干瘪香)
润饼菜
说起老泉州的传统美食,润饼可算得上是排头兵,润饼菜是闽南人的思乡菜,是老泉州人一生难忘的回味。润饼菜看似简单、粗糙,其实非常费工费时肥料。稍好一点的润饼菜,除了主料以外,还有十来种配料,食用时,用薄如蝉翼的熟润饼皮把各种菜肴制成的馅料包卷成枕头状,然后根据个人嗜好蘸各种酱料。润饼皮是圆形的,象征一家团团圆圆;其白皮红馅的特征,也称“金包银”,被赋予了“包金包银”的招财寓意,深受泉州人喜爱。
推荐小吃店: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65号亚佛润饼皮店
蚵仔煎
泉州蚵仔煎是福建泉州传统的地方小吃。该小吃相传与郑成功有关。关于它的起源,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民间传闻,公元一六六一年时,荷兰军队占领台南,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余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也是闽南最具特色的餐桌美食。。泉州浔埔村以盛产海蛎出名,因盛产蚵仔的缘故,这里的民居利用海边滩涂上取之不尽的蚵仔壳,盖起极具闽南特色的蚵壳厝。
桥仔头醋肉
醋肉,风靡泉州的一道小吃,经营20多年的泉州桥仔头醋肉是其中最出名的。桥仔头的醋肉选用新鲜的里脊肉,加入各种调料采用古法腌制,然后裹上地瓜粉,放进油锅中油炸。出锅后的醋肉表皮金黄,外酥里嫩,带着淡淡的醋香,非常好吃,远近闻名,深受泉州人喜爱。
推荐小吃店:泉州市鲤城区迎津街迎津桥桥头(近城市假日酒店和新世纪酒店中间)(小推车)
满煎糕
满煎糕,满是达到极点的意思,是闽南人常吃的一道面点,糕外表平平,中间层的“细胞”比较大,切面层看起来呈牙齿状,刚出炉的时候吃,表皮有点脆,中间糕体很q。如果放到隔天,表皮由于接触空气太久会软掉。满煎糕可是具有闽南特色的传统面点,清晨起来,胃口还没完全打开,喝上一杯刚榨好的豆浆,配上刚出炉还冒着香气的满煎糕,顿时神清气爽。
推荐小吃店:泉州市鲤城区裴巷35号康莊满煎糕
甜粿
在闽南,甜粿最出名的当属泉州石狮的义兴甜粿,采用当地特有的“大冬秫米”加上白砂糖、蜜冬瓜条、金橘等辅料,经过制粉、溶糖、混合、入盒、上蒸笼制成。成品呈扁圆形,油滑透亮,入口软润而不黏牙,爽口清甜,味芳香。闽南一带将甜粿誉为“过年粿”,将此称为“吃香”,寓意着“好日子越过越香”,每年过年前,每家每户都要蒸蒸煮煮,忙活好几天,备好甜粿。
石花膏
石花膏在泉州有上百年历史,至今仍广受欢迎。石花膏是用海里的一种石花草熬成的,冷却后自然凝固像果冻,透亮清澈,口感方面则脆而嫩。天热食之可清凉降火气,也可刮成丝状,配上红豆沙、绿豆沙、莲子等佐料,加入蜜水食用。
推荐小吃店:状元街石化膏